全站搜索 新闻中心 旅豆作品 深度好文 活动信息

余鹿:架起森林与心灵的桥梁 | 千人会访谈录

向上滑动阅览

编者语

1000个文旅人心中,对文旅有1000种理解,每个人的经历、感悟都不尽相同。

然而文旅人又都有着一个朴素地共识,那就是文旅上承家国情怀,下接人间烟火,虽然做的是立在当代的事情,却会长长久久地影响着子孙后代的生活与家园。

所以,做文旅是一份责任与情怀。

“文旅千人会”就是聚集了这样一群有责任、有情怀的文旅人,他们扎根文旅,深耕不辍,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也享受着创造美好事业带来的幸福感与价值感。

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访谈记录,走进他们在文旅行业的成长历程,探究每一个实践、落地背后的心路轨迹,体会他们对于文旅的理解与感悟。

以此与更多文旅人产生交流与互动,启发思维与灵感,希望帮助大家在文旅各种业态深度融合与发展中找到更多破局之路。

文旅人:为旅游而创意,为文化而呼吸,为生态而守望!

在余鹿20年的职业生涯中,前十年在旅游领域耕耘,后十年在心理领域耕耘,而现在,她将看似没有联系的二者串联了起来:

旅游+心理≥森林康养

Q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余鹿:我现在在北二外读MTA旅游管理硕士,希望系统地学习旅游管理知识,将来希望从事和旅游、心理相关联的整合性工作。

在来二外上学之前,我的职业由两部分组成,前十年是在香港中旅出境部从事旅游宣传、营销与服务工作,在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而后十年我转行做了与心理相关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心理工作者,在来访者的问题、症状与其渴望成为真实自我之间同样也搭建了一座桥梁。

尽管这两座桥梁看似独立,却实则殊途同归,因此,这让我在二者之间有了更多关于“整合”的思索。

 

Q

为什么会选择去从事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呢?

余鹿:其实人在某一个阶段总会突然间感到迷茫和困惑的,而这种迷茫与困惑的深层原因往往并非源于当下所发生的事件所致。

而我,又是一个想要把自己搞明白再做事情的人,所以,我就带着满身的问号,那种你是谁?你来自哪里?又要去向何方?在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中,去理解这个外在世界的纷繁复杂与多姿多彩。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是适合做这一心理研究领域的,这个行业会让人更加懂得人性的真实,也会让人更加体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珍惜当下。

所以,对于我而言,学习、实习再到执业,似乎也是一条再合理不过的路径。

 

Q

各种调查数据、报道显示,现在社会中很多人都会多多少少在心理方面有一些“问题”,是这样吗?

余鹿:事实上,并不需要把当下国人的精神困顿全部病理化,那些被我们标签化的症状只会带给我们暂时性的心安。然而,相当多的人内心的痛苦是源于不被在意的人所理解和关注,因此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孤独与压抑,这是一种情绪的表现。

 

Q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疏解、消化这种情绪呢?

余鹿:很多人想到去远方寻求心灵的解脱,希望通过旅游找到人生的答案与方向。所以我在想,旅游是否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个体乃至家庭的成长与完善?又是以何种形式的旅游可以更加有效和全面地促进一个人身心的完整性?在旅游的过程中拓展我们的知识、境界乃至格局是否是有可能实现的事?

 

Q

你十年前是实实在在地做着旅游相关的工作,后来十年离开了旅游行业,今天再来看中国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感触吗?

余鹿:随着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伴随着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大,目前旅游行业呈现出国内国外、线上线下、旅游生活化以及多产业融合交叉发展的态势。

也为当下的旅游者追求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切条件的可能,所以旅游者对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同时这些彰显个性的方式,都在不断提醒着我们要先于旅游者,为他们提供更具沉浸式和多元化的场所体验才是硬道理。

 

Q

那么你比较关注哪个方式的沉浸式体验呢?

余鹿:如何将休闲、康养与沉浸式和多元化这几个元素相关联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随着旅游的内涵不断延伸,在与多产业交织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的新模式,尽管在休闲、康养主题下旅游可以加入的元素很多,但是以我国森林康养为例,森林康养+心理治疗的模式还是相对有限的。

Q

你是怎么理解森林康养的?

A:可能有的人会好奇,这种康养模式是否就是把室内的咨询搬到室外去这么简单?也或许还会有人质疑,森林是如何让人们获得心灵疗愈的?

其实,森林康养是利用特定的森林环境和森林产品,在森林中开展与森林相关的活动,以实现增进身心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目标的替代治疗方法。

由于身心是一体化的,因此,在针对身体进行疗愈的同时,我们还会加入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元素在其中:在大自然中得到天然的镇静,让中枢神经不必在催眠状态下就能得到放松,这是任何室内咨询室都难以企及的。

 

Q

能举些案例说明森林康养的价值吗?

余鹿:针对于亚健康群体治疗效果已经得到证实,在大量精神压力所致的疾病中,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更年期综合征、酒精依赖和睡眠障碍等,经过一段时期的森林康养后体能和社会功能具有显著的恢复。

同时,在森林中加入心理元素,对于多数双相情感障碍恢复期患者来说也同样适用,甚至经过一段时期的心理咨询(个体/团体)、心理陪伴和治疗后,对于重新建立社交能力、重新树立自我意识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在北京的百望山、西山等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疗愈为主题服务于自闭症家庭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好几场次。

在浓密的森林中,我们具备心理治疗资质的森林疗养师会带领自闭症患儿及其父母穿梭于林间,教授患儿路边的各种植物名称,唤醒他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也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芳香疗愈、冥想等有益于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活动;当然,我们还会进行专门为患儿家属准备的团辅活动,在团体中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让疲惫的心灵有所休憩。

据不完全统计,四次活动下来,自闭症患儿的社交恢复力、患儿父母的幸福满意度以及患儿家庭的凝聚力和最初相比都有显著提高。

 

Q

可以这么理解吗?就是即使是同样的操作方法,但因为场景是放在了森林里,大自然的环境对疗愈的效果起到了促进加分的作用。

余鹿:对的。因为森林除了拥有很强大的资源优势外,还具有很容易被大众忽视的精神属性。自古以来,森林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就显得格外神秘,而神秘的地方常常会被人类赋予更多的力量感,神秘的地方也更容易激起人类探索的欲望,所以,也更容易形成情结。因此,图腾文明让我们对于森林文化的浑然厚重又多了几分敬仰之情。

如今,在森林中一边呼吸着高浓度的负氧离子、聆听着淙淙流水,一边汲取着大自然的赋能,对自我进行着释放和解压,想来,如果可以每周都“充电”一次的话,对于再次进入工作状态下的亚健康人群来说应该是最佳的缓解方式。

Q

除了心理疗愈,还有哪些内容、形式、业态可以与森林康养结合呢?

余鹿:其实在我国其他省份,很多都尝试在森林康养中加入国学、中医学等元素,在森林中学习品茶、下围棋、弹古琴等都与森林主题相契合的,一边陶冶情操,一边在环境中获得治愈。

此外,如果在林间上一门表达性艺术治疗的课程,会不会让人感觉更加振奋呢?毕竟艺术源于自然,在自然的环境中体会艺术治疗的魅力,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Q

最后谈谈你对未来森林康养发展前景,有哪些期望与建议呢?

余鹿:目前我国的森林康养,无论是从理论研究阶段,还是生产实践方面,都还处于初期阶段,远远落后于欧洲和日本等国。

随着我国旅游从高速增长转向优质发展阶段,我们更应该着力于提升中高端旅游市场的开发,绿色低碳旅游以及从全方位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索旅游者消费动向、挖掘市场潜能。

并且,把森林主题的休闲、康养旅游打造其拥有个人IP的旅游品牌,为品质旅游和多元化旅游树立品牌效应。

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就是希望做“旅游+心理”的新业态,去带大家领略不一样的森林康养。

 

最后写给旅豆学堂的寄语

自从上了旅豆学堂的旅游规划师的课程后我就义无反顾地申请成为了千人会的会员。这是因为我是第一次尝试做旅游规划,而旅豆学堂所安排的理论+实践的课程竟然真的满足了一位小白的心愿——第一次做规划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甚至还会“埋怨”为何不能多几次考核的机会,多来几次做规划的体验。

旅豆学堂不断开拓我对文旅融合的新视角,希望今后在旅豆学堂可以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把“文+旅”和“文旅+”做得更好!

文旅千人会是由旅豆学堂推出的年度学习服务产品 ,作为一站式理论+实操培训课堂,提供文旅行业前沿理论知识、标杆项目经验、优质产业资源,为文旅人搭建专业学习平台,平台提供超50门精品课程,数十个主题,300+大咖讲师团,充分满足文旅人多方向的学习与提升需求。

「文旅千人会」每月持续组织线下沙龙,一起实地考察、深度交流,不仅能够进入文旅头部企业实地探访,同时有机会走进每个会员的项目参观学习。

加入「文旅千人会」社群,就能快速简单地拥有一个同行智囊库,有问题扔进来、有需求发出来,实现高效聚焦的沟通。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文旅千人会」权益,更享超值优惠哦~

*本文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展开更多
    1
    点击联系客服咨询!咨询电话:400-8130-588